6種高血壓藥物與副作用

西藥的危害

6種高血壓藥物與副作用

利尿劑

Thiazide 利尿劑是一種治療高血壓的藥物,它可幫助身體排出鈉元素,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然而這類藥物可能產生低血鉀的副作用。

人體在低血鉀狀態時,會有虛弱、抽筋、噁心等症狀,「保鉀型利尿劑」可避免上述副作用。不過,保鉀型利尿劑有「高鉀血症」的副作用,帶來心悸、肌肉痠痛、肌肉無力、感覺麻木、心律不整等症狀。

ACEI 類

ACEI 類藥物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ACEI) 除了是高血壓用藥外,也是心臟衰竭、糖尿病、慢性腎衰竭等疾病的治療用藥。

副作用方面,會造成咳嗽,還會產生血管性水腫,使嘴唇、舌頭、喉嚨發腫,嚴重時會影響呼吸。要留意的是,ACEI 類藥物會影響胎兒在母體內的發育,因此孕婦若罹患妊娠高血壓,應避免服用。

ARB 類

血管張力素受器阻斷劑 (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s, ARB) 能夠使血管放鬆,達到降低血壓的療效。

ARB 藥物與 ACEI 藥物類似,妊娠高血壓的患者也應禁用 ARB,以免傷害胎兒發育。有些人服用 ARB 後,可能會產生頭痛、噁心、口乾、腹痛等副作用。

鈣離子阻斷劑 (CCB類)

鈣離子阻斷劑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CCB) 具有舒張血管、讓血壓下降的效果。常見副作用有頭痛、潮紅、噁心、四肢腫脹。若藥物含有 nifedipine 成分,可能造成牙齦增生,使牙齦腫脹、疼痛、出血。

乙型阻斷劑 (Beta Blocker)

人體的交感神經活耀時,會使血壓與心跳頻率上升,由於乙型阻斷劑 (beta blocker) 具有抑制交感神經的作用,因此也被當成一種降血壓藥物。

副作用方面,乙型阻斷劑會使胸悶、咳嗽、呼吸不順等氣喘症狀更為惡化;如果是正在接受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使用乙型阻斷劑可能產生低血糖的代謝不良反應,出現暈眩、心悸、發抖、噁心、冒汗等症狀。乙型阻斷劑尚有疲倦、失眠、運動能力降低等副作用。

甲型阻斷劑 (Alpha Blocker)

甲型阻斷劑 (alpha blocker) 具有舒張血管的功能,可降血壓,也可用來治療年長者的攝護腺肥大症狀。但是它並不適合作為治療高血壓的第一線藥物,原因是甲型阻斷劑可能引起心臟衰竭。

甲型阻斷劑的另一個副作用為「姿勢性低血壓」,常發生於改變姿勢時(如突然站立),造成血壓下降,使腦部血流量驟減,而引發頭暈。

天然量子科技 版權所有
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